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大同轉型之路備受關注。曾經的“煤都”將如何轉,轉向哪?在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省人大代表、大同市市長武宏文做客新華訪談,講述大同如何轉型發展蹚新路、刷新“煤都”老印記。
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清晰描繪了山西整體發展的面貌、發展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是規劃綱要的“細化版”“操作版”。
報告既精準總結了過去山西在推動轉型上幹了什麼,又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山西要在轉型出雛型上重點幹什麼。報告對於山西省“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全面開啓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山西藍圖繪就,方案細化。大同將高位對標全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動轉型出雛型,按照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確立的高質量高速度發展要求蹚出一條新路來,細化完善大同的“十四五”規劃,細化大同轉型出雛型行動方案,深入謀劃好爭先進位行動,確保大同經濟增速持續穩定在全省第一方陣,確保大同轉型出雛型。
大同過去是“煤都”而為大家所熟知。轉型轉向哪?我們結合大同資源特點,明確要向“氫都”“新能源之都”邁進,刷新大家對大同的認識。
具體怎麼轉?我們按照山西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聚焦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六新”突破,努力走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省委“構建‘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工作格局”的要求,大同基本構建起“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的六大工作格局,具體而言:
在平台載體上求創新,基本構建起以“一園兩城”為牽引的創新驅動格局;
在人才引進上求創新,基本構建起引育人才高地建設格局;
在新動能培育上求創新,基本構建起產業項目支撐格局;
在管理模式上求創新,基本構建起政策機制保障格局;
在能源革命造福羣眾上求創新,基本構建起低碳生活倒逼格局;
在思想觀念轉變上求創新,基本構建起各領域支持轉型的工作格局。
如果你現在來到大同,就會發現大同的新變化。在核心地段我們高標準建設了“一園兩城”,即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氫都新能源產業城、大同轉型匯智創新城。以此為平台載體,我們引進了20大科技創新平台,匯聚了能源領域一大批專家學者、領軍人才,同時落地了一批新能源項目。
特別要提的是,在項目引進落地上,大同就是要破除煤炭依賴,堅持把發展非煤現代產業特別是新能源產業作為大同轉型出雛型的主攻方向,狠下一條心,培育新動能,着力打造風電、光伏、氫能、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六大新能源產業集羣”。
大同與全省一樣在爬坡過坎中奮力前行,取得現在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但大同作為全省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要想在新一輪激烈競爭中率先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必須及早明確努力方向。
為此,我們於1月6日專門召開了全市“創新生態爭一流 轉型發展蹚新路”行動動員大會,就是想在這開局之年鼓一把士氣。我們也進一步細化了符合大同發展的“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標準與體系。
同時,大同錨定“十四五”轉型出雛型“十個基本形成”目標,按年度分解制定階段性任務,掛圖作戰。其中2021年將以創新引領轉型,在一流創新生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綠色能源供應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體系“六個基本形成”上努力率先取得突破。
細化到行動上,我們將拿出真金白銀、重兵重器支持好“一園兩城”20大科創平台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百項轉型重大項目建設、千名科技人才大軍入駐、萬人創新觀念入心工程等重點工作,以實際行動邁好轉型出雛型第一步。
我們還將全力培育包括新能源及氫能產業集羣、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羣等在內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聚力打造支撐大同轉型出雛型的“四梁八柱”。
可以説,過去的大同,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今天的大同,正在奮力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未來的大同,將奮力率先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